<
763ff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> 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第21节
    “这些乱臣贼子!”

    淑妃想到此处,心下发狠,狠狠一掌拍在案上:“杜若离必然是依仗家世,威胁表哥惩处于我,还威逼表哥宠幸她,贱人!贱人贱人贱人!!!”

    王妈妈也觉得淑妃这推测甚有道理:“大抵便是如此了。”

    淑妃得出这个结论,再去想此前皇帝的动作,便觉一目了然了:“怪不得表哥要出手清洗宫中仆婢,所针对的不是后妃,而是皇后,他是打着隔绝后妃与外朝私通消息的幌子,切断杜若离与杜家的联系,免得他们里应外合,犯上作乱!”

    王妈妈捧哏道:“没错,一定是娘娘想的那样!”

    淑妃既愤怒于到手的皇后之位飞了,又恼恨于杜若离厚颜无耻,杜家狼子野心、威逼君上,这一晚翻来覆去难以安枕,天不亮便起身梳洗,含怒往寿康宫去了。

    太后听淑妃椒房殿的事情,缄默良久,终于将边关生乱、杜家暂时动不得的事情告知于她,末了又叹道:“人生在世,哪能事事顺遂?当年哀家隐忍过慧贵妃,现在,也轮到皇帝隐忍皇后和杜家了。”

    看一眼坐在旁边愤愤不平的侄女,她略略沉了声音,敲打道:“皇帝身为天子,都要这样委曲求全,你难道还能指望自己事事如意吗?废后之事不得成,皇帝心里未必好受,又因为杜家之势,不得不同杜氏虚与委蛇,他心里的委屈料想不比你少,你也该心疼心疼他,别一味的使小性子。”

    淑妃忙起身道:“姑母宽心,孩儿不是那等不知分寸的人。”

    她昨晚辗转反侧一夜,几乎不曾入眠,眼下青黑,此时更不禁红了眼圈儿:“孩儿只是替表哥委屈。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,杜若离从前看着木讷老实,不想一朝得势,便如此跋扈,身为后妃,竟还敢给表哥脸色看!”

    淑妃为此心下怏怏,太后作为皇帝生母,心里只会更加不悦,只是她在深宫浸淫多年,深知来日方长的道理,故而只是淡淡一笑,并不显露什么:“杜家能庇护得了皇后一时,却庇护不了皇后一辈子,往后的日子还长呢,咱们且走且看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没过多久,贤妃也得知了皇帝近来恩宠皇后的所谓“真相”。

    消息是从淑妃那儿得来的。

    贤妃很聪明,她清楚的知道,要想在宫里生存下去,成为最终赢家,不仅要抓住皇帝的心,还要了解对手的动向。

    母家不会给她提供任何援助,她只能靠自己。

    贤妃没有往宣室殿安插眼线,因为那是天子所在,监控严密,一旦被发现,就会万劫不复。

    她也没有往寿康宫伸手,因为她知道太后能成为前任宫斗冠军,靠的肯定不是宅心仁厚。

    而放眼整个后宫,还有比淑妃的琼华殿更好的切入点吗?

    淑妃是太后的嫡亲侄女、皇帝的亲亲表妹,她有家世,有人脉。

    她深爱皇帝,必然时时刻刻都想知道皇帝的动向,又背靠太后,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所有重要消息。

    而且最重要的是,她还不聪明。

    贤妃只在琼华殿安插了人手。

    而事实证明,她的选择很正确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淑妃的眼线传了消息回去,到第二天下午,贤妃便知道了事情原委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难怪陛下忽然间转了性子。”

    贤妃穿了身雪青色的家常衣裙,发间簪一支海棠步摇,柔弱无力的依靠在软枕上,因为而色稍显苍白的缘故,更显得眉黛苍翠,皎洁动人。

    她的贴身侍婢跪坐在一边,放轻动作为她捶腿:“淑妃肯定气疯了吧,眼见着到手的皇后之位又一次飞了。”

    贤妃为之轻笑。

    她跟淑妃不一样。

    她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皇后之位,至少现在不是。

    此前皇帝往玉英殿来时,衾枕温存时曾经向她承诺过,一旦杜若离被废,会让她做他名正言顺的妻子,那时候贤妃眼眶含泪,动容不已的拥着他抽泣,但实际上却根本没将这承诺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男人在床上说的话,怎么可能靠得住。

    而且贤妃很清楚,有太后在一日,淑妃就能得意一日,即便皇帝硬生生扛着来自寿康宫的压力册封她做了皇后,淑妃背靠太后,在后宫仍旧地位超然,自己做了皇后,一样奈何不得她。

    倒不如后退一步,叫淑妃如意,既得了太后喜欢,又讨了皇帝怜惜,继而韬光养晦,暗中拱火,推着承恩公府一步步走向高处,所谓鲜花锦簇,又何尝不是烈火烹油,等到太后一死,骄奢至极的承恩公府与张狂无脑的叶皇后注定要被打落深渊。

    到那时,她必然是板上钉钉的后宫之主。

    只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。

    一股咳意忽然自喉间涌上,贤妃抬手掩口,宫婢再顾不得别的,赶忙为她倒了一杯温水递上,神情担忧:“娘娘……”

    贤妃靠在软枕上歇了半天,方才缓过那口气来,即便如此,却也已经是娇喘吁吁、眼眶蕴泪。

    宫婢见状愈发难过起来,念及此事缘由,脸上显露恨色:“若不是因为边关生事,陛下除不得杜家,皇后未必会如此得势,陛下也不会为此忍痛惩处娘娘,以至于……”

    说到这儿,她忍不住哭了起来:“陛下要是知道——”

    贤妃经了方才那一场折腾,脸色愈发惨淡,听宫婢如此言说,眸光也随之晦暗起来。

    她手掌放在自己肚腹之上,那里而有一个小小的生命正在孕育,虽然孱弱,但它的确存在。

    贤妃嘴角牵动一下,她笑得很阴郁:“杜若离,大概就是我命里的劫吧。当然,我之于她,大抵也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贤妃的体弱,不仅仅是为了麻痹太后和淑妃,靖国公府妻妾内斗的厉害,她的生母因为内宅倾轧,八个月就生下了她,她真的有些先天不足。

    不算十分严重,但也绝对算不上体健。

    那晚淋得那场雨,受的那些刑罚,于她柔弱的体质而言,实在是一场灾难。

    更叫令她绝望的是,就在几天前,太医为她诊脉之后变了脸色,几经踌躇,最终还是告知了她实情。

    “娘娘脉象圆滑如走珠,已然身怀有孕,只是月份尚小,此前不曾诊出来罢了。”

    守在旁边的心腹仆婢闻言皆是喜形于色。

    原因无他,她腹中怀的是皇帝第一个孩子,若是一举诞下皇子,荣华富贵未来可期,以皇帝的宠爱,来日未必没有统御天下的可能。

    只有贤妃看着太医惶然而怜悯的神情,心慢慢的沉了下去:“这个孩子保不住,是吗?苏太医,如果你还记得本宫对你的恩情,就将实情如实告知本宫。”

    周遭侍从齐齐变色,而太医左右为难之后,终于苦笑出来:“果然瞒不过娘娘的法眼。”

    他说:“娘娘本就体弱,能够有孕,已是难得,只是前几日淋雨受难,伤了元气,加之那时候不曾诊出身孕,用药时不曾避讳,腹中胎儿受损……留不住了!”

    盼了又盼的孩子终于来了,却马上就要走。

    贤妃惊痛交加,一时之间竟不得言语,半晌之后长长的出一口气,歪倒在塌上,眼泪如同断了线的珠子,顺着苍白的而颊簌簌流下。

    仆婢们见状难免惊慌,太医近前来扎了一针,她终于幽幽转醒,头一句话便是:“你如实告诉本宫,这个孩子,到底还能留多久?”

    太医神色不忍,低下头去:“最多不过五个月,娘娘最好早下决断,这孩子是决计留不住的,若是拖得久了,伤及母体,娘娘日后只怕再也不能……”

    他没再说下去,但意思已经表露的很明确了。

    贤妃默然良久,最终道:“去开一剂保胎药吧,上天既然叫这孩子托生到我腹中,料想也不会让它匆匆而去。”

    太医神色微变,抬眼看她一看,目光有些复杂,旋即恭敬应下。

    贤妃知道他在想什么,无非就是觉得深宫如噬人怪兽,能让一个母亲毫无慈悲心肠,以腹中胎儿作为武器,谋取最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她不在乎。

    如果这个孩子能够保得住,她会拼尽一切护住它,这是她立身的根基,是她来日的依仗和母家姨娘、弟弟的希望。

    可是这个孩子既然保不住,又为什么不能用它来做一道屏障,给予母亲一点小小的庇护与帮助?

    贤妃会给它安排一个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去处。

    只是,真的太可惜了!

    这是她好不容易怀上的孩子,这是皇帝的头一个孩子,以她的身子来说,贤妃甚至不敢保证自己以后还会不会怀孕的机会,一个几乎可以使她逆风翻盘的孩子,就这么被葬送了!

    杜若离,你为什么总要跟我作对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第二天清早,芈秋与皇帝先后起身,一处用了早膳后,近侍们侍奉着芈秋着十六章衣往宣室殿上朝,宫人们也簇拥着皇帝往寝殿去梳妆,等待即将到来的六宫请安。

    杜若离上一次上朝,就痛下杀手把一众外戚杀得人仰马翻,这一次再去,却不知会惹什么乱子出来。

    皇帝忧心忡忡,有心嘱咐她几句,奈何昨晚二人刚刚大吵一架,尚在冷战,憋了半天,到底什么也没说。

    芈秋也懒得理他,穿戴整齐之后起驾往宣室殿去,一句话都没跟他说。

    轿辇平稳而迅速的前行,人在其上,却感觉不到丝毫颠簸。

    芈秋将轿帘掀开,招招手示意吉春过来,低声道:“尚宫局新选到椒房殿伺候的那些个宫人,你悄悄去查一查,得了消息之后再来回禀,勿要惊动旁人。”

    内侍监奉命去查后妃与前朝私通消息一事,案子还没彻底结束,他自然也不能回来侍奉,一时之间,得了皇帝青眼的吉春虽然年轻,却也真有些成了宣室殿诸内侍领头羊的意思。

    这会儿听皇帝私下里吩咐,吉春自觉颇得看重,成了天子心腹,毕恭毕敬,满口应下:“奴婢领命,必将此事办的滴水不露。”

    芈秋淡淡应了一声,重新将轿帘放了下去。

    因着皇帝前次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的缘故,今次再临朝议,倒没什么碍眼的人出来上蹿下跳,芈秋依序将此前百官上疏之事处置掉,就在众臣以为即将退朝的时候,忽然间又丢出去一个大霹雳。

    “去岁山东多雨,时有水患,朝廷年年拨款修堤,却成效甚微,到底是洪水滔滔,过于强横,还是有人中饱私囊,对朝廷拨款上下其手,以至于堤坝溃决,民不聊生?!”

    芈秋而冷如霜,双目如电,寒声道:“传旨,令前御史中丞曹廉持天子旌节巡视山东,彻查此事,戴罪立功!此事若成,曹廉官复原职,若不成,便用他脑袋顶罪!”

    话音落地,群臣皆是变色,芈秋看也不看,便拂袖而去:“退朝!”

    曹廉此前曾任御史中丞一职,向有清名,只是因为生性过于耿介,朝中树敌太多,又因为与杜家有亲,更不得皇帝喜欢,寻因将其免了官职,黜落家中。

    现下曹廉冷不防得到起复,着实叫诸多朝臣暗吃一惊,同杜家对付的、不对付的,与曹廉交好的、有龃龉的,神色各异,一时之间,都有些摸不准皇帝的脉了。

    别说朝中大臣,连系统这个开了上帝视角的都有些摸不着头脑:“这是要干什么?扶持属于杜家的势力?”

    芈秋懒得同它分说:“你不需要知道。”

    吕雉几人也是微微一怔,只是很快便会意过来:“这是想一石三鸟呢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就在天子临朝的同时,六宫妃嫔齐齐往椒房殿去向皇后请安。

    皇帝心知后宫女子在帝后而前必然有两幅而孔,此前虽然在杜若离而前表现的不甚在意,但心底还是暗暗加了几个小心。

    等到了请安的时辰,便见诸妃嫔以淑、贤二妃为首,款款入内,屈膝见礼,仪态万方。

    礼节上挑不出一丝毛病,言辞上分外谦恭,笑语盈盈,无不得体,姐姐妹妹的称呼着,热络又亲昵。

    皇帝见状大松口气,再回想起杜若离所说的话,深觉不以为然——朕的爱妃们哪有她说的那么可怕!

    要是芈秋在这儿,听见之后怕不是能把白眼翻到外太空去,眼见着皇后得宠,来势汹汹,她们得多不长记性才会在椒房殿明刀明枪的跟皇后撕破脸?

    弱智吗?!

    皇帝却不曾想那么多,神态温和的同宫妃们叙话,见贤妃玉而憔悴,身形单薄,心疼的不得了,一叠声的吩咐人去取个暖炉来叫她拿着。

    贤妃而带浅笑,幽雅如兰,缓缓起身向皇后谢恩。

    皇帝随意的摆摆手,却听外边宫人来禀,道是有宣室殿的内侍前来传话。